在观影的前十分钟,我感到很讶异;怎会剪(或导)得如此狼狈?好像糟蹋了什么好东西似的。还有那些不汤不水的“港式马来西亚”广东话,也只能扣分。我按奈住不舒适,把戏看下去,发现当谭家明不搞怪而踏踏实实说故事时,戏就比较好看。《父子》在大部分时候还是踏实说故事的。后来想一想,也许谭家明受到王家卫影响而为这部电影注入“另类元素”(譬如快剪和时序的错乱感)。然而,王家卫《东邪西毒》(谭家明是剪接师)的唐突快剪与时序错乱技巧的震撼性叫人回味无穷,绝非造成与影片风格相冲的不舒适感。驾驭电影语言上,王家卫可是高手中的高手。
我觉得演员表现相当不错,郭富城、杨采妮、林熙蕾,看电影时我还不晓得那个广东话讲很烂的女人就是许茹芸!她也演得很不错。可见谭家明领导演员的功力不浅。反而,吴景滔只算中规中矩。我一直觉得,这小孩(被迫)苦练如何才哭得可怜兮兮,然后在电影里卖弄。我这么讲,因为他的哭戏,和其余表情的演绎很不相容。吴景滔很可爱,讨人欢心,Casting Manager应该记功。
虽然郭富城的演绎还不能算巅峰,但比吴景滔出色是肯定的。忘了梁朝伟还是黄秋生说过,不要跟小孩与狗比演技,必输。这句话,意思是因为小孩和狗够天真直率,不必演就已经100分。但是,这句话的意思如果变成是“为了鼓励小孩与狗,所以让他们得奖”,就另当别论了。我们也知道,每个电影节都有它的政治性在,只是谁高兴谁不高兴的问题。
大马人田开良凭《父子》夺最佳编剧奖,马来西亚媒体大肆报道,好像自己得奖似的。《父子》题材不算特别,取材马来西亚,但除了怪腔的港式大马广东话,也不见深刻表现本土特色。无可否认,它有个不坏的故事,却只能算中规中矩。剧本来讲,故事比对白要好。也不晓得是导演的意见还是剧本的问题,许多跳接的运用即缺乏张力又破坏流畅度,很没必要。《父子》里最引人入胜的,要算郭富城这个角色,他是那种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好像港剧《大时代》里郑少秋那类角色。相比之下,郑少秋的角色更具说服力。
画面的马来西亚风味,也许是唯一让《父子》标上“异国题材的香港电影”之功臣。其符合大马场景的光线处理特别显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