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十一月 21

我的男人

彭浩翔《Isabella》的王家卫式已无容质疑,其“女孩与狗”一场戏就大方承认了。不过,仍维持他一贯简单明瞭的叙事;这点个性,我很欣赏。

《Isabella》属形式为主的电影类型,用这个标准来看,王家卫第一流,《Isabella》还是二流的。看王家卫的电影,形式是隐形的,《Isabella》则不时可见标点符号。王家卫的功力和努力,不是偶然的。

我对彭浩翔的印象是他很鬼马,他的电影很鬼马。《Isabella》所展现的,似乎是过渡期的彭浩翔,不是以前那个自信满满《买凶拍人》的彭浩翔。也好,至少证明他在成长,还活着;杜棋峰和韦家辉等人的电影技量虽老姜,却已经有点活死人的样儿了。彭浩翔说这部电影拍得最用力,我明白。欲拍以感觉为主的电影,真的很难很难。

他告诉她决定去自首,她泪汪汪看着她的男人。老套。感人。

“他是我的男人。” “她是我的女人。” 说者多得意,听者多温馨。

电影强力贩卖梁洛施,这张海报表现最好。

星期一, 十一月 20

资讯时代

电台说,你们要多注意礼貌哦,我们的国家在国民礼仪排行榜成绩很不理想。其实简单啦,只要不时提醒自己多讲“Excuse me”和“Sorry”就可以了。来!跟着我练习一遍: Excuse me, sorry。

马大是不是也有位教授说,喂,同学们,学校的国际排名又跌啰。很简单啦,只要不时提醒自己多讲“Malaysia boleh”就可以了。

好一个资讯时代,高效率时代。高效率是要付出代价的;用人情,爱,正义和诚信作为代价。好一个比赛的时代,一个人人以繁忙为荣的时代。

星期日, 十一月 19

蓝色的花蝴蝶

张惠妹又被媒体问及张雨生的事情。她说,对张雨生的离开,夹杂了生气的感觉在内。如此的天才,怎能如此不珍惜生命?如此不负责任?


我在台湾侨大先修班服兵役时,张雨生也正好入伍。一天,他服务的单位“艺工队”到学校表演。当艺工队大卡车抵达礼堂时,我正好和几个朋友在附近乘凉。见到张雨生下车,我忽发神经大喊“张雨生!”。他望过来,我们几个却面无表情瞪着他,他掉头走了。我清楚记得,当晚的演唱会,台下一直日烘烘地大喊大叫。枯燥的兵役期间,任何形式的娱乐都是很珍贵的。张雨生上台,观众继续喝彩。他很冷酷,脸上不带一丝礼貌的笑容,说:“你们蛮容易被取悦的嘛。” 我当时听了,有点目瞪口呆,虽然台下的欢呼声并未因此削弱。


从《七匹狼》初试啼声到个人创作专辑《帶我去月球》,《卡拉Ok.台北.我》,《口是心非》,他的音乐已趋于成熟。论天份,张雨生早在《七匹狼》的作品中发光,我所谓成熟度,指的是猜疑态度的度数。有些作品是天才的,令人亢奋的,没有必要被弄得成熟。就像 The Beatles 的作品,我觉得几乎都不成熟,但不乏很天才的东西。与Beatles 同期的如 The Velvet Underground 就很成熟,也很天才。


说到了《口是心非》,张雨生的音乐已“趋于成熟”,是很痛的。我仿佛见到一只刚出蛹的美丽花蝴蝶,正探索陌生的蓝天。我想像自己,就快听见她哼颂关于蓝天的故事了。然而,再也听不见。也许此刻,她还持续周游,於比这里更蓝的蓝天。

星期六, 十一月 18

我的版画


我是从木心的文字认识木心的版画。不论文字或版画,我始终是个外行的。我只能说,喜欢他的境界,不论文字或版画。我发现到一种艺术上的残酷。几年前,在报上读到一位很傲慢的佛教学者。他说喜欢和人讨论佛学,但不浪费时间在程度比自己差的人身上。他说,要修成正果,就算是最聪明最用功的人,也得修上不知多少次轮回才有希望,哪里还有时间可浪费。

我向来不区分宗教和哲学,并相信任何学科的巅峰集合成为哲学的说法。站在该巅峰周围的人一个个出类拔萃,必然十分亮眼,很傲慢,并豪迈地歧视其他族群。那么站在峰顶的,必然更加傲慢,必然已经傲慢到连歧视族群的欲望都嫌小气。木心的文路咋看之下好像很不可一世,和那些出类拔萃的精英没什么两样。上面讲的那位和尚大概急急把书读完然后一丢,又忙着找新书了。我觉得木心的思路存在一种大气。这种大气,是每一位聪明绝顶的人百思不解而望尘莫及的绝世武功。




这是我在印度公干时买的。它用各种不同纹路与色泽的木砌成,没有添加任何颜料。


Viesen是我在美国研究所宿舍认识的朋友,秀丽的台湾人。当时,她已经移民加拿大,但双亲仍在台湾。我总是和台湾人特别有缘。当时最好的朋友,全是台湾留学生。Viesen主修版画,我便拿木心的画给她看。她很喜欢,说美,向我借了好几遍。有一天,我告诉她我打算休学回国,因为对电脑已经麻木了。她说,你回去要做什么?我说就找份电脑工作做吧。她说,那跟你在这里继续念完电脑硕士有何不同?我说,我没办法在一群兴致勃勃的同学间浑日子,那样很伤元气。她最后说你应该念完学位再作考虑。临别前,她画了这幅《Motion》送我,说那代表着我当时的状况。感慨的是,多年后的今天,我还Motion着。


我的版画,还没有被画出来。

星期三, 十一月 15

我没有生意头脑

我有头脑我有生意最伟大的头脑是最伟大的生意最伟大的人往最伟大那端靠近我不要被一票蠢货影响而失去头脑该有的自信我必须保持做生意必要的冷静皎洁的蓝空是我的名字清澈的湖水是我的座右铭徐徐微风下落叶铺满地我不要下雨不要天气转阴我不要我的脚不要我的手不要我的头发我的头脑被红蚂蚁靠近我不要痛不要痒我不要感情除非可以贩卖除非可以证明我的名字

皎洁的蓝空是我的名字清澈的湖水是我的座右铭我的墓志铭
我的墓志铭
发现
我的尸体
静悄悄
站在你后面


星期日, 十一月 12

爱胜利

那晚大荒电影在椰子屋为翠梅的处女长片《Love Conquers All》在釜山赢大奖庆功。有四,五十人吧。见到一些好久不见的朋友。

椰子屋主人庄若(后面白色衣服),文人厨师。音乐人Pete Teo(签名者)快变成演员了。

翠梅是那种兴奋起来会笑到出眼泪的人。那晚不晓得有么。

《Love Conquers All》部分工作人员。我不小心当了宇恒的剪接助理,插上一脚。

闭路电视

刚刚在电视节目中看到我国四处装备闭路电视(CCTV)的情形。
警方凭闭路电视破了不少罪案。
人民有随时被监视的心理压力。
只要出发点是正确的,就合理。
只要预先通知人民,就合理。
在罪案面前,无必要讨论所谓隐私权的问题。



大街小巷,所有的公共场所,都有可能装上闭路电视。
各位观众,请相信我们的执法人员。
请相信,隐私权不会被侵犯。

星期二, 十一月 7

心的方向


昨晚在 Astro 的《国光帮帮忙》节目中,见到久违的周华建。他说,过去两年来很争扎,因为企图“创造”一个全新的周华建。改来改去,原来周华建就是周华建,那个Rap或者R&B的“产品”根本没办法周华建起来。想通了,又开心起来了。我大学时期是典型的叛逆期,对民谣风的阳光男孩周华建完全没兴趣。他越红,我越排斥。今天,我庆幸还有周华建,尽管,我还是不太喜欢他的音乐。他那首未嗪成熟的成名曲《心的方向》,放到今天失魂落魄的乐坛,还是可敬的作品。反观庾澄庆,早已失魂落魄得不知所谓。

何宇恒很精明,每走一步棋,都挑效益最大的。《Min》,《Sanctury》到《太阳雨》,异常顺利。幸运是一点,棋步更重要。在混渚的大环境里,思路清明。

《太阳雨》入围2006年威尼斯影展新锐导演单元。

星期日, 十一月 5

"反对媒体垄断"和平请愿

以下是网上流传的和平请愿内容:-


我们感谢星洲集团在过去70多年来 ,对华社所作出的贡献。无奈,商业利益不可驱驾于言论自由之上 ,媒体垄断,短期而言可为企业带来利润 ,长期而言,对华社影响深远 ,或许不是造就文化大业,而是促使文化走向单一 ,走向枯萎。

请恕我们无知,不过,我们觉得读者,作为消费者,必须要捍卫知情权的权利,才可从市场中,选择价格最低廉、自己所喜爱的产品。

我们知道任何形式的垄断,将促成市场商业的不健康竞争。更甚的是,媒体垄断,可能间接助长国家企业、私人巨企、以及挣扎求存的小公司之间,不健康竞争之风。

华人文化巨业何其大,乐见于文化之花,在不同的声音、多元的国度中,灿烂盛放!

不反对开办、不反对创办、请不要垄断。

如果你也有相同的看法,请加入我们的中文报读者请愿活动!活动详情如下:

"反对媒体垄断"和平请愿

地点:星洲日报报馆前面的交通圈
日期:11月3号(星期五)
时间:7pm-10pm
形式:穿自印T-恤、派发传单
联络:美盈 012 – 380 8316
志华 012 - 273 7346
Email: http://us.f546.mail.yahoo.com/ym/Compose?To=amykumeinyen@yahoo.com


媒体是不是只能站在公民的对立面, 和媒体资本家站在一起?我们( 公民)要政府做什么, 才能落实媒体的民主精神?-- 美国传播政治学者 Robert W. McChesney 《問題媒體》

编者按:

媒体是不是只能站在公民的对立面,和政府资本家站在一起?我们(公民)要媒体做些什么,才能够落实媒体的民主精神?


什么是媒体垄断?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媒体垄断的英文是Media Monopoly。放任媒体无限制自由发展,不一定能保证多元价值社会的出现。是否要对媒体的发展设下限制,一直是各国争论的焦点。美国近来对媒体发展的解禁,持续引发媒体垄断,和反垄断的争论。在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浪潮席卷下,自由、无限制和无政府的情况,持续扩散。对于媒体的限制,也因此不断开放。完全而无管制的开放,本意虽然是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不过,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却是无法避免,而且财团和特殊目的组织,也可利用并购手段,造成垄断言论的方法。

垄断可以保护偏见,垄断可以扩散偏见,而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相更远。-- 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教授
本·巴格迪肯( Ben Bagdikian)的《媒体垄断》(Media Monopoly)和罗伯特 ·麦切斯尼(Robert McChesney)的《富媒体,穷民主》( Rich Media, Poor Democracy)等著作中一致认为,美国媒体走向集中乃至垄断,结果使新闻与资本联姻,与权力结盟,使媒体的新闻价值观,趋向于支持保守主义、国家主义和单边主义。垄断可以保护偏见,垄断可以扩散偏见,而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相更远。如果美国媒体行业的垄断态势持续加强,将无可避免制造更多福克斯(FOX)现象,势必对美国建国二百多年来,一直引以为傲的新闻自由,构成极大威胁。

传媒业当作民主、言论自由、文化多元化的最重要基础。 -- 埃尔布兰教授 第六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

埃尔布兰教授的报告指出,欧洲许多国家把传媒当作民主、言论自由、文化多元化的最重要基础,所以传媒集中的管制,成为欧盟的重要议程。但是,传媒集中的趋势不可小视。以报纸为例:荷兰头三家的发行量,占了全国88%、瑞典的此项指标为 85%、瑞士为71%、爱尔兰为66%、英国为60%、西班牙为53%、芬兰为46%、法国为41% 。

编者按:张晓卿旗下4大华文报的销售量,达85%。我们的民主、言论自由、文化多元化的重要基础,在哪里?

P/S:资料来源可参考大马销售数据公证会(ABC)2005年数据

媒体越大,民主越少 -- 美国传播政治学者 Robert W. McChesney 《問題媒體》

不只美国近几年来的发展,不如新自由主义所声称的美好,从台湾的经验观照,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解除戒严以来,新闻不再受到国家检查,但以前受到国家压制的市场在能量解放以后,却反过来压抑财力比较弱的新生声音,背离民主理想。台湾的新自由主义国家机器,和资本相互渗透,关系越形错综复杂(李金銓,2004: 36)。这种复杂且相互渗透的请示,除了政治和商业力量交错外,原本新自由主义所赞扬的专业主义、免除国家控制、多元选择等理念,也面临严格检验(管中祥、张时健,2004)。换句话说,媒介自由化后,造成了「媒体越大、民主越小」的现象。媒体集中化所带来的媒介内容商业化,伤害的不只是新闻产业和专业,更是对民主和文化的负面影响。(McChesney, 1999: 22-24)

丹斯礼张晓卿入主南洋大纪事

2001年 5月14日 《The Edge》财经周刊率先报导 ,马华公会的投资臂膀-华仁控股以《星报》集团名义,想收购南洋控股,洽购行动进入最后阶段。5月25 日华仁控股接管南洋报业的消息传出,48小时内,一群关注新闻自由的公民,成立"反对马华公会收购南洋报业工委会",以陈亚才为主席,反对政党控制与商业垄断。《南洋商报》、《中国报》员工展开佩戴黄丝带运动,抗议收购。5月26 日 《星报》集团致函吉隆坡股票交易所 ,通知中止洽购南洋报业控股。同时 ,《星报》集团的大股东华仁控股,开始接手洽购行动。5月28日南洋报业下午 4时正式易主。谦工业宣布,以约2亿3千万令吉现金,或每股5令吉50仙,脱售南洋报业72%股权,于华仁私人有限公司。

《星洲日报》集团总执行长刘炳权闪电辞职,并于晚上8时,代表华仁控股宣布,掌管南洋报业控股,出任总营运长。南洋商报和中国报约 10位高层离职。
5月30日《星洲日报》在报上发表声明,宣称未涉及报业收购,并说明之前因"事件尚并未明朗化","不便在新闻报导上高调处理";同时指入主南洋报业的前《星洲日报》职员乃个人的决定,与报馆无关。 5月31日谦工业宣布当天已完成脱售南洋报业72.35%的股权 ,每股售价5零吉50仙 ,共值 2亿3012万零吉。
6月2日林良实表示,马华为了减低投资风险 ,可能物色一名"友善及有经验的伙伴"进行合作。
6月7日张晓卿接受《亚洲周刊》专访 ,否认参与收购阴谋,但对收购的意图直认不讳,题为"报人雄心烈,不惧流言急"。他不反对和政党合作办报,也不反对媒体被垄断经营,甚至表示"希望由优秀的中华文化来'垄断'报业",中文报应"结盟并购",以抗衡西方强势媒体。林良实宣布愿意出让部分或全部南洋报业股权,有意者须在10天内提出献议书。
6月18日由林源德等华商组成的财团,献议以每股5 零吉60仙的价格,收购华仁控股所有的南洋报业股权。林源德也欢迎张晓卿,参与财团的收购 ,不过各造不可超过25%股权。

《星洲日报》次日以"不反对张晓卿参与收购"为新闻标题,报导财团的献议,引发了一些争论。次日林源德再发文告重申立场。2006年 3月29日
张晓卿通过砂拉越 Medigreen等公司购入南洋报业股份,至2006年3月掌握23%的股份。
10月17日

张晓卿通过Ezywood Options 私人有限公司,收购南洋控股21.02%的股权,换句话说,他共持有南洋股权约40%,成为南洋报业最大股东。

丹斯礼张晓卿垄断的读者群,达87%!!!

星期六, 十一月 4

祭日

那天傍晚

夕阳红得发紫

大地变成一种仪式

两只流浪狗在街边性交

目睹诗歌从人间蒸发

在仪式谢幕前

流浪狗高潮

射精

大叫

老伯嚷着从屋子里跑出来

挥棍驱赶

打中流浪狗的阳具

一次过还清七年的

感情债



老妇人喊老伯吃饭

母狗躲在车底喘息

夕阳红得发紫

大地变成一种仪式


星期五, 十一月 3

抒情是忧伤的

善是什么?

我相信古时候的善,一定比今时的简单,因而古人得以读善,甚至考善。今时的善,因高度政治化而显得复杂难懂,很难引起共鸣。

我觉得善不应该是常数,它是函数。时代不同,结果不同。2006年的善,应该等于真实。凡以传达真实讯息为目的的行为,便是善的行为,不论那讯息是丑陋的,还是美丽的。以此标准来衡量今日人类的诸多行径,会得出很令人忧伤的结果。今日的艺术,也以伪善者居多,艺术市场,艺术政治。

抒情是忧伤的,就是这个原因。

星期三, 十一月 1

来自西班牙的爆破艺术家

Carlos Llavata,一位来自西班牙的艺术家,早前到 Studio in Cheras Kuala Lumpur(SicKL)走了一回。他出名的,是爆破艺术。


平静吹奏着。

火药忽大肆爆破!

黄金人。

被轰炸。



在艺廊演奏。

忽拿出一把长枪,砰!砰!砰!

其他作品。



他是这样爱的。




当晚的现场爆破演出。






玩爆破艺术,对我来说还是头一遭。我无法不联想到好莱坞的爆破。商业性质的传媒也好,自认艺术媒介也好,最终的符号意义是无可避免的。区分艺术或非艺术,在于起跑点是否为善,且表达是否精准。你说不是暴力不算,观众说了才算。Oliver Stone 拍了一部自打嘴巴的 《Natural Born Killer》,还洋洋自得。

Carlos 这样玩爆破,当然是暴力。他的艺术,在暴力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