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每秒二十四的光影下”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每秒二十四的光影下”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星期四, 十二月 31

MUALLAF (2008)


MUALLAF is Yasmin's second last feature film, her last one is TALENTIME (2009). Yasmin left us on 25 July 2009 at Petaling Jaya, Malaysia. After watching MUALLAF today, I finally completed my Yasmin's film list.

MUALLAF focuses on religion topics, which is very sensitive for a conservative country such as Malaysia. Today, more than a year after the film's world premier, MUALLAF finally lands on its hometown.

Yasmin often puts priority on her audiences rather than the film critics, she generously sacrifices "the perfection" of her films for that matter. Yasmin wants her films to reach out to as many audiences as possible, she wants to send her messages as far as possible...conclusively, just about one simple word with four letters, L, O, V, E. All Yasmin's films discuss on this four letter word.

MUALLAF is honest, simple and clear. That's the beauty of love, the beauty of Yasmin. My favorite Yasmin's films are: RABUN (2003) and MUALLAF.

星期六, 十一月 15

衍生依然可以


我的短片《衍生可以》(Yandsen Can Do)将在下星期一(11月17日)于Help University College放映,免费的,大家有空就来看戏吧。这是此片在马来西亚第二次放映,希望它在国外放映的机会也很快实现。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放映会(Malaysian Shorts Program)还包挂闻名已久的威尼斯影展得奖短片《Adults Only》(Yeo Joon Han的作品)。

星期日, 九月 28

向Paul Newman致敬

一代巨星Paul Newman去世了,享年83岁。他被誉为影史上其中一位最伟大的演员。在50年演绎生涯里,共拍了60部电影,其中不乏经典佳作。

让我们追忆一下Paul Newman的风采。


五十年银色夫妻。他曾为演员妻子导演过作品。事实上,他曾以《Rachel, Rachel》在纽约影评人协会和金球奖得过最佳导演奖。

Paul Newman与好搭档Robert Redford。

Paul Newman的最后一部电影是2002年视觉强烈的《Road to Perdition》。

星期一, 九月 22

反色效果


有谁知道如何在Photoshop做到如上面那个“Yandsen Can Do”反色的效果吗?就是在打字时,当你“选择”该字,Photoshop就自动把背景颜色反色对吗?我是作弊的,我用Screen Capture(就是CTRL-Prt Scr)抓的。可是我需要正式在Photoshop做,才有高解析度成品。

谢谢!!

星期五, 九月 19

海报这样,可以吗?


我的近作短片《衍生可以》,如果海报设计成以上那样,你说好吗?有什么建议?

星期二, 六月 24

衍生可以 Part 1

我上个礼拜在以下这个地方拍了一部短片,叫做《衍生可以》(《Yandsen can do》)。衍生是主角的名字,不过在电影里从来没有提起他的名字。这个地方就是Studio in Cheras Kuala Lumpur,简称SICKL,是我妹妹和几个好友创立的一个空间,专门用来“搞搞艺术”。我跟妹妹说,与其叫SICKL,不如叫SicKL,就好像“生病的吉隆坡”。她笑笑,说看看怎样。我不知道她后来有没有真的改。


关于艺术空间的故事,我一直想拍,只是没有找到具体的题材。最近听到一些事情,激发我去构思一个关于现实问题的故事,就像王家卫拍现实问题的武侠片《东邪西毒》那样。故事很快地在我脑海里成型。有时就是这样,当灵感突然来到你面前,它往往是很慷慨大方的。我赶紧写下故事大纲。大概一个月后,才真正坐下来着手写剧本。写得非常快,只花了大概两天的时间便完成了初稿。

我最得心应手的做法是从人物着手。我电影里的主要角色,往往是为某人量身定做的,我觉得那样比较容易。我写的不是他,而是某种他能够呈现的气质。因此剧本写完,第一件该做的事就是马上把我的故事讲述给心目中的主角人选听,希望他答应演出。这部电影的主角就是延生,他曾是疯狂一时的地下摇滚组织“黄火”(现已转型并转名为“扩音版图”)里头的元老级乐团“魔旋”的团员。

我没有制片人,自己又恨死制片的工作,因此在写剧本时,已经计划以单一地点把整个故事讲完,减少制片的烦恼。我这个做法,一直是许多好朋友反对的。

这部电影的另一项挑战,是我的主角并没有演过戏,而我需要他演出两个相当长的长镜头,一个约5分钟,另一个约4分钟。为了安全起见,我决定安排两位较资深的演员跟他演对手戏,他们就是Alan Cheong和Bok Lai。另外还有三位配角,全是没有演戏经验的。也不是故意这样,只不过是以他们的气质来断定是否合适那个角色。


电影里有一些的现场音乐演奏。我希望这部电影可以比较尊重音乐,所以尽可能用长镜头来记录音乐的部分,且不加以修饰。我最先的构思是让音乐占具电影三分之一的长度,用音乐本身来直接说一部分的故事。一般上,音乐只用作辅助作用;不是主角,是配角。我也希望籍此电影自我挖掘更多Free Jazz(电影里所玩的音乐类型)的形态。不过,后来决定放弃三分之一长度的想法。也不是特别的原因,只觉得不合适这个剧本。但我依然尽量抱持让音乐自己说故事的方式来处理演奏的部分。

星期一, 五月 5

Paul Young还是柏杨

在尊孔念初中时,庄迪君校长上课时打趣问道:“有谁知道柏杨是谁?”,结果没人回答。他接着说,“那Paul Young呢?”,大家笑了。当时,Paul Young是乐坛一哥。

2008年4月29日,一代大师柏杨先生去世了。我有点迷失,觉得自己不好,没有读够大师的作品。向朋友打听柏杨还有哪些佳作时,发现大家的答案竟然一致:“《丑陋的中国人》和《资治通鉴》等等。”我们对柏杨先生文作的认识,只值那个“等等”而已。有人说,他写杂文比较在行。其实,电影《异域》(刘德华、柯俊雄主演)就是改编自柏杨被禁的同名小说,导演是朱延平。大家眼中的朱延平往往是乌龙院的朱延平。其实,朱延平曾经拍过严肃的电影,作品更曾在柏林影展、亚太影展等得过奖。为了拍《异域》,他跟当时控制台湾商业电影的黑道谈判,结果以拍摄一部纯商业片《大头兵》来换取拍摄《异域》的机会。

在台湾淡江大学念书时,最令我兴奋的事情就是听讲座。柏杨来过,他来当“翻译”,主讲人是一名佛教高僧。为了让佛教理念得以深入浅出,主办单位便邀请柏杨先生负责“浅出”的部分。当年,柏杨已经是大师级了。只见他静静坐在比他年轻至少20年的僧人旁,唯有在必要时才发言讲解。当时的情景令我动容,对柏杨崇敬有加。他话语真诚耿直,和名作《丑陋的中国人》所表现的相当表里一致,只是去除了逼人的严苛,换来耐心的循循善道。

也不晓得是自己老了,还是现代文明机制下再也难产大师;每见一位大师离去,都感觉非常伤感,好像世间如此轻易就少了一块需要酝酿千年才得以形成的宝石。柏杨先生,谢谢你带给人类文明的启发。

星期三, 三月 5

新山的杂菜饭


最近朋友借我看这部《杂菜饭》,说梁智强大力推荐。导演戴敏菲,号称这是新山的首部电影。总花费只有500美元,由60几个非演员拍摄而成。这张DVD在“正版”和“翻版”市场都有出现,我们很清楚是怎么回事。

老实讲,这部“电影”有些地方真的很好笑。不过我必须说,这不是电影,而是一部影像笑话集,里头有好几十个笑点,但不是电影。戴敏菲满脑子好点子,好点子跟电影无关。电影是一门综合点子的艺术,而非结集点子的加法。

由于口味很乡土,正好跟梁智强对上,听说已经被挖角去新加坡发展。

星期二, 二月 12

长江大号

年初三同家人和朋友一起看久等的星爷近作《长江七号》。

这部电影在各地的票房都欠佳,看过的观众多表示失望,最大原因不外乎两点:不太好笑,无大场面。不过那只外星狗还是很讨人喜爱,玩具市场大概会大捞一把。外星狗的机关枪大便很劲,那个玩具大概也有这个功能吧!

的确,这是部温情小品,没有太大的野心。相当不错的教育片,大家应该带小孩去看,特别是顽皮的小孩。

我觉得周星驰的导演功力不容置疑,已经做到“短小精干”,不如一般此类电影那样拖泥带水和自恋。星爷的叙事能力很强,一个简单的镜头或一场戏,便能带出多层次的内容。从《食神》开始,我把他视为香港最好的其中一位导演。走到这里,他已功力倍增。

《长江七号》看到逐渐沉淀的周星驰(包括导演和演技),像一个重要的过度期。他清楚无厘头的瓶颈,正在蜕变。我似乎看见他未来的电影可能是比较严肃的。

坐在我身边的三岁大小女孩(我朋友的女儿),看电影时哭了好久,时间上好像跟剧情有关。散场后,朋友说大概是被音响吓到。

星期三, 一月 30

最遥远的桂纶镁

桂纶镁特有的气质无法挡,发现她有新电影叫做《最遥远的距离》。

电影公司大打威尼斯影展得奖这个生招牌催票房,我也忍不住找来看。《不能说的秘密》差点把桂纶镁糟蹋了,这部电影总算还她一个公道。希望她往后谨慎选片?但对一个新人来讲似乎不太厚道,毕竟现实是残酷的。

这是导演林靖傑自1999年《恶女列传》之《猜手枪》单元以来,首部电影作品。这部作品与《猜手枪》不同。不同在那里?这部片子也像前者般有些很不错的点子,可惜这回不太能带给我惊喜和感动。我想林靖傑这次太紧张了,被过度处理的情节颇为生厌,不晓得是否因为他野心太大?

多年前看过《恶女列传》,还蛮惊为天人的。该电影有三个单元,由台湾三位首执导筒的新导演执导,分别是溫耀庭执导的《板凳天后》、林靖傑执导的《猜手枪》和詹小維执导的《阿狗阿猫》。

还记得天才演员張世(第一次领教他的演出是在侯孝贤的《风柜里来的人》)在《板凳天后》一出场,精致的表演和对白(他饰演一位三级片演员)立即为电影添增无限张力。

此外蔡燦得在《猜手枪》的演出也非常精彩,可惜至今只拍过两部电影,她已经专注往电视圈发展。

林靖傑在《最遥远的距离》官方网站解释“文艺腔之必要”,我看了觉得纳闷。王家卫在《阿飞正传》、《重庆森林》、《东邪西毒》等电影里文艺腔也很重(虽然有点后现代),不但不难受,反而是一大享受。我也同意林靖傑所言,当我们恋爱或面对自己时,可能变得很文艺腔。不过,这跟『拍了一场感情薄弱的感情戏码,然后告诉观众你们觉得感情薄弱,是因为我刻意营造出感情薄弱的气氛』一样没意思。

无论如何,《最遥远的距离》是一部用心之作,特别是音效方面很讲究。

星期一, 一月 28

继续电影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2007) - Tim Burton
7.7 分


Take Care of My Cat (2001) - Jae-eun Jeong
6.5 分


Time (2007) - Ki-duk Kim
7.5 分


The Lives of Others (2007) - Florian Henckel-Donnersmarck
7 分


The Road To Guantanamo (2006)- Michael Winterbottom, Mat Whitecross
8 分

星期四, 一月 17

电影月

最近一个多月以来,我挖出许多到手了,但还未看的影片出来。其中有买的、有借的、向朋友拷贝的,还有从网上下载的。当然,也包括我在戏院看的。这是我的电影月。我的硬盘和DVD库里还有不少影片未看,所以陆续有来。

满分10分。欢迎各位进来分享意见(我最爱辩论了,muaahaha!)。


The Bourne Ultimatum (2007) - Paul Greengrass
6.5 分


Hot Fuzz (2007) - Edgar Wright
7.8 分


The Girl Next Door (2007) - Gregory Wilson
4.5分


last days (2005) - Gus Van Sant
8.5 分


头名状 (2007) - 陈可辛
5.5 分


墨攻 (2006) - 张之亮
7.5 分


明明 (2007) - 区雪儿
2.5 分


Jarum Halus (2008) - Mark Tan
4 分


Anak Halal (2007) - Osman Ali
5.5 分


Coeurs (2006) - Alain Resnais
7.5 分


Day Night Day Night (2006) - Julia Loktev
7.9 分


Offside (2006) - Jafar Panahi
8 分


Don't Tell (2005) - Cristina Comencini
6.8 分


Forbidden Games (1952) - René Clément
10 分


Grbavica (2006) - Jasmila Zbanic
8 分


门徒 (2007) - 尔冬升
6.5 分


Where The Truth Lies (2005) - Atom Egoyan
6.5 分


Imagine Me & You (2005) - Ol Parker
3 分


Samaria (2004) - Kim Ki-Duk
8.5 分


The Wages of Fear (1953) - Henri-Georges Clouzot
8.5 分


苹果 (2007) - 李玉
7 分


Apocalypto (2006) - Mel Gibson
3 分


好了,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