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十二月 26

有钱真的好办事?


我冲着Osman Ali(导演)和Maya Karin(女主角)无比兴奋去看Anak Halal。开场时发现没有任何字幕,有些懊恼(马来文不好),身边的朋友明白,听到Bonda时便告诉我Bonda是妈妈的意思。看下去后,他不再为我翻译,我也觉得没有必要。

非常公式化的无聊故事,不伦不类的港式武打场面,生涩的现代化风格影像剪接处理,莫名奇妙频频出现的国油双峰塔等,构成了这部众人期待的2007年大马电影。最无法接受的是那些不合逻辑的设计,如母亲打架被警察抓走而与孩子失散(又不是乱世!KL又不是什么大城市!)Osman Ali之前拍没什么资金的独立电影时剧本很讲究(虽然是即兴式处理),现在有150万资金拍35厘米(之前看过的那部是用video拍的),采用大明星和打造动作场面(镜头频频失焦不说),剧本就可以不讲究了吗?什么道理?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我国,还包括外国。

电影前部花了不少场次描写几个年轻朋友间的开心日子,虽然好看,不过太冗长了,有点自恋。不过这也是本片唯一较有Osman Ali特色的部分,就是那种即兴感。

选角相当不错,Maya Karin非常耀眼。有人说在这样烂的剧本里,她真的已经尽力了;说得很酸,却也同意这说法。男主角Farid Kamil完全不适合这个阳刚的角色,他太“软”了,喊到冒青筋也没办法凶起来,却又要演凶。他的动作武打也不够力道,比起其他配角都还不如。说到配角,有几个演流氓的都相当好,够杀气。老戏骨Rosyam Noor则是另一位用尽心思从烂剧本演好戏的演员,辛苦他了,可还是不好。Raja Farah的野心很明显,也因此不时有过火的演出,不过她有潜质,只待沉淀。

我写这篇东西是要对Osman Ali说声...唉,失败。

星期日, 十二月 23

讲马来话的华人

最近在TV2看到一部华人讲马来语的本地电视剧。向朋友提起时,发现无人看过。目前应该是重播,星期日下午6点至7点,TV2,剧名是“Tentangan”。

我也不清楚这是不是第一炮,不过要是没有反对声音,可能就要继续拍下去。外国游客在我国看到时,也许就真的以为我国有那么一群讲马来语的华人(既然早有讲英文的华群,和讲英文的马来群)。如果官方提供更多资金,陆续出现更多公司拍这类型电视剧便不足为奇。那么以后,要是政府再进一步支持,难免...(自己想想吧)

星期六, 十二月 22

有没有兄弟情?

一些朋友极力推荐陈可辛的新片《头名状》。故事讲述清朝四大奇案之一“刺马”,大导演张彻就以《刺马》为名拍过。我向来不欣赏陈可辛式的感情戏处理,觉得太婆婆妈妈,好不厌烦。《头名状》虽然还存有这种状况,不过总体而言,较其他作品简洁许多。

看戏时,一直有种拿《300》来作比较的心态,也许因为看到战术的强调和画面的要求所致。容我说清楚,《头名状》的战术和画面处理,与《300》还差了一大截。

李连杰演得好,一出场就有种一代宗师的气派,只可惜他的角色所存在的矛盾性并没有被好好发挥,只制造了混乱。他到底是个怕死鬼还是大英雄?他到底是个大善人还是小人?如果这种矛盾足以成为戏肉来增添戏味,便是一大成功。然而,陈可辛却只能把矛盾说出来,而无法将之摆在理想的点上以激发道德反思。换言之,这个题材不适合陈可辛,故事背后所蕴含的道德弹性,才是精髓。

我要赞许刘德华的演绎,虽然还没到达圆融的地步,但表现已经很不错,我觉得已达到另一层次(比起无间道好太多了)。他不是天才演员,但是他的努力和成果,已经开始发光。

金城武表现平平,我蛮失望的。我想导演也得负上责任,导演让他太干净、太漂亮了。一些对情节感请酝酿格格不入的“漂亮镜头”,是一大败笔(有些真像是金城武在拍MV!)。徐静蕾虽然戏份不多,但是非常抢镜,实力不容置疑。可惜她怕死一场很怪,也不知是导演的问题还是她的问题。

这部电影故事内容丰富,处理上见散乱而焦点不准确,一些转折点来得很唐突。情节取舍与时间长度拿捏不妥吧。

老实说,以《头名状》为名,讲的便是兄弟情。导演花了很多篇幅讲兄弟情,却不能感动我。我觉得很可惜,这是一个深具潜力的故事。金城武杀大嫂一场,金城武杀李连杰一场,都应该是高潮戏,却不见高潮(虽然他喊到猛爆青胫),只见故事。只觉导演在不停讲故事,讲得满头大汗。

星期二, 十二月 18

什么是很大马?

好一阵子没写blog了,因身边繁琐事接踵而来,的那种“忙”。

今天在Tesco购物,回家拿收据三八一下,发现一项很大马的东西。什么是很大马?

收银处签卡后,收银员交给我两张收据;一张是Tesco收据,另一张是信用卡收据。我三八一下Tesco收据,它把信用卡的四个尾号封了。我不厌其烦又去三八信用卡收据,发现它封了所有号码,却显示了四个尾号!两张收据合并,便可得出完整的信用卡号码。

什么是很大马?很大马就是很笨蛋的意思。

星期二, 十一月 6

赌王林梧桐

开赌场的林梧桐,给后辈的四大原則是: 勤奮、誠實、人道和廉正。

很多人很崇拜林梧桐,我明白。他是大马的骄傲。因为他,我国被拿来和拉斯维加斯相提并论,并在世界首富排名添增一个大马人的名字。

勤奮是ok的。但是誠實、人道和廉正,我是怎么也无法将它们和赌博事业联想在一起。恕我白痴,死脑筋,不会转出一片蓝天,画出一道彩虹(你看,我连夕阳都买不起,还奢望那道彩虹)。

我去大便、冲凉出来,回到死脑筋电脑面前,有了头绪。

誠實、人道和廉正,跟赌博事业真的关系密切。你还看不出来吗?不怕,现在就去大个便、冲个凉回来再想想,包你想通。

星期六, 十一月 3

感动

看一部会感动我的电影,看5遍会感动,看10遍、50遍,还是会感动。

能感动我的事,听一遍能感动,听10遍,依然感动。

今天这个社会,含着无可避免的冷酷,它命该如此,不得不冷。有朝一日真的不再冷,那一定已经改朝换代,不再是今天这个社会。这样冰寒的社会,容易感冒,也容易产生感动。只要见到一丝暖意,就有感动。

不过,大部分人已经忘记如何感动。

什么是感动?是他们刻意躲藏吗?还是忘得一干二净?

许多人以为怜悯就是感动,因而认为感动是懦弱的表现;就跟大家误解什么是善,而不断地行善一样。他们行善时,真以为自己正在行善,真以为善是可以行的,真以为有所谓行善这回事。

其实今日这个社会,最适合新写实风格,特别是像巴索里尼电影里的那种。哭就是塗两行水在演员的脸上,然后让它们从双眼流下,问题就解决了。演员不再需要锻炼如何哭,也不必担心如何培养哭的情绪。这种表演方式,正好符合今日社会的风格。他们认为,懦弱只应该表现在伟大、或足以伟大的情感上。他们甚至为此(因为他们已经失去感动的能力)而费了很多力气去找出超越想像、极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各路鬼神来奉养,把感动系统化,科学化。

感动已经逐渐离开人类文明,我们的血不再需要它,新一代的白血球将把它赶尽杀绝。我们需要的是社会需要的那种伟大。

* * *

音乐,电影和文字,目前还能够湿润我干枯的双眼。我干枯的内心世界,还残留着一些水分。能维持到今天,於今日这样的社会里,老天对我已经够厚赐的了。

星期四, 十月 25

我们不唱Rasa Sayang


报纸讲FIR飞儿乐团展开巡回演唱会,声称大马一站可能为了入乡随俗唱马来歌。

前些时候叶倩文说主办单位要求她入乡随俗衣著不得性感,结果台上台下以她的服装最保守。

Rasa Sayang是亲民的外国歌手必备歌曲,还有一句“Apa Khabar”。我算一算自己自出娘胎以来,有没有讲超过10句“Apa Khabar”,和唱超过5次Rasa Sayang。主办单位就那么一招,一用就是20年,也太懒了吧!

报纸又讲年轻人不该穿低腰裤,那是美国文化、黑人嘻哈文化,与我国国情不符。并提醒本地艺人亮相时衣著应该体面,不该随波逐流跟从国外的流行风潮。

请问,什么是我国们的流行风潮?T-Shirt?牛仔裤?套装?迷你裙?好像都不是。旗袍?旗袍是中国的。Batik?Batik是马来人的,好像比较安全,那么我们都来穿马来装吧。

这则报道旁边则是某环保机构发言人希望公众不要把不适当的物件丢进环保回收桶里。看到这里我不觉发笑,一定是公众把“垃圾”丢进回收桶了,想想也方便,跟大家不分年龄(中年人直到小学生)把手上的垃圾随地(真的很随地!连向四周瞧一下有没有人看见的小动作都不用!非常潇洒!)丢弃一样方便。

我在美国和一个已经在那里定居10多20年的亲戚出游时,见到她(左顾右盼后)把吃完的橙皮往路上丢。我很惊讶,说这样不好吧。她疑惑地看我一秒钟,说:“那你的橙皮就丢在我们车底吧,就没有人看到了。”

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根深而蒂固。

也许我们需要可爱一点的垃圾桶,说不定还能带动起一场符合我国国情的丢垃圾运动,并推广到世界各国,成为流行风潮,把低腰裤潮流盖掉。

可以找个爱国歌手(譬如说Siti),一定要用马来语唱(这样外国歌手才有机会献殷勤):

大家不穿低腰裤
大家来把垃圾丢
丢进垃圾桶
啦啦啦
来把垃圾丢
丢进垃圾桶
可爱的
垃圾桶
啦啦啦
低腰裤
不穿
垃圾桶
我要
垃圾桶
通通丢进垃圾桶
低腰裤
不穿
通通丢进垃圾桶
我要垃圾桶
啦啦啦。。。啦啦啦 。。。

星期四, 十月 18

能大声说的秘密


如果不是跟大伙儿一起看周杰伦的导演处女作《不能说的秘密》,也许我会断定这部电影不受欢迎。结果看完电影,讶异地发现好些人对它赞不绝口,这还包括了电影院的常客在内。

开场不到5分钟,我已感觉剧本不太行,大概是周杰伦自己编剧(后来查证是真的)。也许是偏蓝画面太多,背景为学校,又采用相同女主角的关系,我不禁联想到易智言的《蓝色大门》。

又觉这样联想不应该。《蓝色大门》只有夜晚的戏呈蓝色,日戏多为温色;《不能说的秘密》就很蓝。不应该只为了内容讲诉青春爱情故事就拿来作比较吧。女主角同是桂纶美的理由也不充足。


那么,为什么他们喜欢《不能说的秘密》?

1. 画面很美,很有MTV式美感

2. 爱情的情节清淡而显得独特,细节很有feel,有被感动到

3. 因为那是周杰伦

4. 周杰伦弹钢琴很厉害

5. 桂纶美演技很好,很有feel

6. 桂纶美不是标准美女,但就是美

7. 故事虽然有抄袭的味道,但叙事安排离奇有趣,看完还可以大大讨论一番逻辑性问题

8. 周杰伦很cool

9. 有电脑动画,有感官刺激
等等


那我呢?

1. 广告、MTV公式化画面,腻死了

2. 情节清淡但讲究细节,本是许多大师级导演的魅力所在,可见周杰伦的野心。只不过火候相差太远,连基本的人物性格铺陈都还未掌握到。那突而其来的爱情的处理,就令我无法消受;然而,转过头看《蓝色大门》突而其来的爱情(开场两人相遇红绿灯),却叫我心疼(重看时)而深受感动。

3. 周杰伦我OK的,《头文字D》我OK的。

4. 周杰伦弹钢琴很厉害。。。又怎样?他刚出道的首支MV已经show过了,比这里更厉害!

5. 桂纶美演技的确很好,这部电影没有她就大条了。

6. 桂纶美不是标准美女,但就是美。有内涵的女生的确如此。

7. 看完大大讨论一番逻辑性问题后,发现还是有逻辑性问题。叙事上错综复杂所制造的悬疑性,并没有为我带来振奋感(记得《Six Sense》的结局令人回味无穷,而非一头雾水)

8. 周杰伦很cool。的确如此。

9. 有不是做得很好的电脑动画。这我不怪谁;不是好莱坞,也没周星驰有钱。

10.后部感情戏很假:这么主动性格的女孩,怎会那么容易伤心?怎会被欺负?怎会在家里强迫自己吃精神病药?女主角这个下场,也许是因为编剧大哥的野心(以为苦情片较有影展缘)。

11.整体的叙事有像MTV剧情片,不像电影。MTV用电影来卖音乐,而电影应该用音乐来卖电影,跟MTV不同。


把《蓝色大门》联想进来很不应该,对《蓝色大门》太不公平。《蓝色大门》是台湾新一代青春爱情片的经典,《不能说的秘密》只因周杰伦而存在。

我决定往下大贴《蓝色大门》剧照来推荐这部电影。Astro有放过,英文名“Blue Gate Crossing”。





星期二, 十月 9

不色的色戒


看完《色,戒》走出戏院,身后的朋友对另一位朋友说,“你有被感动到?在那里啊?我怎么没有感觉...”

许多人说大马剪了很重要的10分钟床戏,结果把两位主角的情与欲的精髓剪掉了。我前几天下载了张爱玲的小说《色,戒》,不过决定先看电影再看小说。

第一场是麻将戏,摄影机在麻将桌上晃来晃去,加上典型的富太太们那种对白,我还以为要失望了。然而这场戏才刚过,我已经开始不由自主进入李安设计的电影世界。

这是一部心理剧,对我而言就像侦探片,一步步推敲易先生、王佳芝、易太太等的心理状态,真的非常精彩。你不晓得自己的想法对还是错,就这样一直推敲下去,直到看完整部电影。

对所有人都无法信任的易先生,到最后,终于对王佳芝敞开心房。这一天他已经等待很久。一天不敞开心房,就不可能得到感情。他不得不这样,机会千载难逢。他决定赌了。

他赌输了。

输了,但并非一败涂地。至少,赌王佳芝单纯,是赢的。

王佳芝就像命运被人摆布那样,不得不赌。结果,输了。

输得一败涂地。刑场的她显得格外冷静。那种绝望的冷静,叫我无法不动容。

易先生输,王佳芝输。都输了,但却因为失去的那个赢而令人感动。这样说来,他们也不算彻底输了,他们经历过的那个不完美(互存猜疑)的幸福,就是他们的赢。

大时代的儿女私情,好像比较悲壮。其实,我们眼前这个“小时代”,爱情那里有比较轻松?还不是一齣齣心理剧陆续上演。难怪刘家昌要说:“人生除了爱情,还有什么!”

汤唯肯定是下一个章子怡。一些人对章子怡的演技有意见,我倒觉得她是目前中国最好的演员之一。我们要先看导演,再看演员。比如张艺谋后期的大制作,你很难再要求演员好,因为整部电影已经是那么不知所谓,演员当然也就演得不知所谓。在《卧虎藏龙》,章子怡就发光发亮,发到把发哥明显比了下去。

陈冲非常出色,活生生一号人物站在你面前,让你折服。

对梁朝伟我是不太满意的。易先生是个深沉而有感情的人。梁朝伟演来易先生好像变成双重性格,而且是有点精神病的那种双重性格。时而友善,时而可怖。我觉得梁朝伟灌注太多自己的个性在内,对王家卫那些电影的角色是可以的,但对易先生来讲就有冲突。也许是梁朝伟的笑容曝露了他对角色诠释上的犹豫。

王力宏比恶评中所讲的要好,我很欣慰。因为他的角色就是单纯的,年纪再大还是一样,的那种人。所以还好。

李安的《理性与感性》给我最大的震撼是,一个如此的导演,可以做到把个人风格摆一旁,专心为电影服务。《色,戒》再次做到了。这比号称不放导演名字(但你看过那一部没放??)的“Dogma”电影更实际而伟大。导演风格(或自我意识)强烈的导演,可能一辈子也做不到。

可惜,《色,戒》又犯了演员的语言问题。周润发、杨紫琼的普通话,在《卧虎藏龙》大杀风景。如今梁朝伟的普通话亦如此。李安导演,不得不注意啊。

星期四, 十月 4

操好笑

朋友寄来的,操好笑!


蔣幹給曹操打電話 。

蔣幹:「操你嗎?我幹。」
曹操:「我操,你誰啊?」
蔣幹:「我幹啊!」
曹操:「我操,你到底是誰啊?」
蔣幹:「我幹啊,你操吧。」
曹操:「他媽的,你到底是誰啊,我操!」
蔣幹:「我幹,我幹啊!」
曹操:「我操!」
此時蔣幹的媽媽接過電話:「我幹他媽啊,你操吧?操你媽呢?」

星期五, 九月 28

翻版万岁!


李安《色,戒》大马应该会上映,不过所有性爱场面大概全删吧。听说删了半个小时!上次叶倩文来演出,见到台上衣著时髦性感的观众,说奇怪怎么主办单位特别叮嘱她衣着不可太性感,今天大家都比她性感十倍。

我们的正版DVD,除了入口的(没几片!)之外,都是剪过的。记得在Speedy Video看到杜琪峰入围威尼斯的《放逐》DVD,上面写:新加坡入口,一刀不剪。怎又能这里卖正版?笑死人!

《色,戒》的完整版,全靠翻版商了!翻版万岁!!

星期日, 九月 16

女校收男生


坤成女中打算在明年(刚好是创校100周年),开始招收男生。董事部这项决定,校友会不以为然。董事部对校友会的意见,更不以为然。终于,校友会以董事部黑箱作业为由发律师信,控上法庭。

(校友会会长李书祯是我台湾念书时尊坤校友会的学姐。巧合地,后来也成为我父亲的同事。李书祯是那种很厉害的角色,早在台湾认识她时就明显发现到。有一天当上国会议员,我也不惊讶。)

理所当然的,政治人物进场了,说了一些好人该说的话,当然就是希望大家庭外和解。

我问了一些坤中毕业生(我小学和幼稚园也在坤成,当然那是男女同校),似乎九成都赞成维持女中身份。问她们原因何在,她们说因为那是个难得的传统。

我想讲的是,如果维持其女中身份,不过为了保全它独特的风味--那种女校风味--那么,跟办教育的宗旨有何关联?假如贵为女中,是为了维护女权或着重研究女性课题(如某些特种学校,好像军校)等,那么就很有意义。假如,作为女中,只是为了维持那个虚幻无常的“名节”(就好像突然婚前生子般鲁莽),就值得深思。

今日社会,自然是“男女同社”。这些女校或男校的学生,在她(他)们重要的青春期,於重要的生活部分(上学),局限在单一性别的环境里学习和成长,这样好吗?我很清楚,许多家长是赞同的,因为他们希望子女在学习时期专心读书,不谈恋爱。今天的学生,满腹知识(请问新加坡的首都是什么?),开口闭口讲几个A。风气固然恶劣,家长一面说“是啊,这样不行,我也让他学钢琴,放松一下”(学钢琴是放松吗?),也有的说“我每天都放他一个小时看电视剧”(更遭,他们的头脑,将逐渐形成一块僵硬的石头,失去发展的空间,因为电视剧就是最可怕又可靠的现代资本主义生活的古板缩影。所以我们可以说,看电视剧的子女不会学坏!)家长们也忽略了,许多伟人身上的基础元素,都是中学时期培养出来的。譬如领导能力、特殊的天份、人格成型等等。这些基础,将影响他们的一生。

我以为,办教育的首要原则,应该是为学生好。所有触犯到此首要原则的,都值得深思。

星期三, 九月 12

情歌 (三)


(上图为 Inga Nielsen的作品)



@刀月


那片领土
不需要眼睛

晶亮透明的世界
在镀银的边缘地带
没有什么水平线可以踩
站不稳就掉进海里

灰暗的海
不需要浪花声

身体不需要呼吸
浮浮沉沉没什么海底可以踩
肚子空空像气泡一样
心脏不见了

心脏掛在天上了

星期二, 九月 11

911纪念日


今天是911纪念日,事发於2001年。

我不想讨论什么才是事实,因为我也不清楚,大家各说各话。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它震惊了全世界,包括最不容易被震惊的美国人(他们向来最受保护)。

生命固然宝贵,但人性的觉醒才真正可贵。突而其来的死亡,让很多人开始反思。

新闻报道说,幽灵般的奥萨马的录像又出现了,他连同党员再次发出可怕的恐怖行动预言。

一些美国人觉醒了,可是许多大人物还没有。奥萨马与同党肯定还没有。有人说今日的世界被撒旦统治着,也许是真的。

星期一, 九月 10

情歌 (二)

@异乡人

妳一连换了几种方言:
你们是怎么搞的?我不是说酸辣汤要加辣吗?你们听不懂吗?
妳转头问我:
你的炒饭还可以吗?
我默默低头
将白开水喝完

实在没有办法消化
我刚刚是用吞的


情歌 (一)

@雨夜

滑下来的水
喝掉

还有
再喝


星期六, 九月 8

荒唐谬论

近来,突见多位大师相继逝世,墙上Kurt Cobain双眼炯炯有神,望着我望着他。



几年里,我在网上不耐烦地留言超过10次,质问(天晓得谁)为何竟然没有Kurt任何演出的DVD面世,仅是那些无聊的纪录片。录影带我有过,可是坏了。我不要纪录片,我只要他的音乐和演出。感动我的是他的音乐和演出,不是他的毒品和迷失。至少我相信是这样。

他娶了滥情的Courtney,还生了一个女儿。他自残、自杀的原因,不是Courtney和女儿,不是他鄙视却又无可避免的成就,不是破碎的家庭背景,不是毒品,不是迷失。



他的“Live!Tonight!Sold Out!”DVD大概半年前在大马面世,我迫不及待买了回家,然后把那片翻版的VCD丢进垃圾桶。

支离破碎的影像里,Kurt破碎的声音,由Grunge简单、周而复始的和铉,痛苦地一再祈求上帝,赋予他那迫切期待获得简单生活的灵魂一个机会。他一直重复唱着,以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角度,这样积极地(也许,音乐是他唯一能够积极的地方)对同一个对象,说同一句话。



上帝听不见吗?还是不屑听卑贱的人类的声音?至少,Kurt这样想吧,所以他看不起自己,就死给你看。

那么感动我的,除了他的音乐和演出,似乎还有一些别的。别的什么世间的真理之类的荒唐谬论。

很多聪明人,会告诉你一些他们称之为人生智慧的折中方法,来善待世间的真理和人类处境之间的关系。大家有自己的选择。我选择接受缺陷,而不是把缺陷解释成一种必然现象,去刻意忽略、接纳、甚至膜拜。

星期五, 九月 7

巨人离去

帕瓦罗蒂(Pavaroti)去世了,享年71岁。

三大男高音之中,算帕瓦罗蒂最有名气。当年美国热门电视剧Seinfeld有一集故事,说到要趁三大男高音同台演出向他们索取签名。结果却只签了一个。

问:“是哪一个签了?”
答:“啊。。。那个。。。”
问:“帕瓦罗蒂?”
答:“不是。”
问:“多明戈?”
答:“不是。”
问:“那就是。。。就是。。。另外的那个?”
答:“对,对,就是另外的那个。”
问:“啊,对,另外的那个。”

另外的那个就是卡雷拉斯。

不过,我个人比较喜欢多明戈的声音,比较厚。帕瓦罗蒂可以唱到很高音,但是音色嫌太薄了。而卡雷拉斯的声音比较不稳定,不太喜欢。

Pavaroti和帅哥Ricky Martin同台演出

帕瓦罗蒂对音乐抱持很开放的态度。他多次以“Pavaroti and Friends”和多位流行音乐界的朋友共同举办演唱会。包括Sting、Suzanne Vega、Bryan Adams、Tracy Chapman、Annie Lennox、George Michael、B.B. King、Gloria、Estefan、Boyzone等。

每位巨人逝去,总留下一些遗憾。不如在他们离去前,多加珍惜。

星期四, 九月 6

据说九成的人都答错的加减题

今天朋友SMS我一道加减题,据说九成的人都答错。
你要不要试试看?

一件物品成本18,标价21。
某顾客给一张100,老板没零钱,便拿去向隔壁商家换了找79给顾客。
后来发现那张100是伪钞,便赔商家100。
问老板共损失多少?

星期日, 九月 2

日行一善

日行一善对许多人很重要,他们不时就做一些善事。

他们通常对第一、二、三人称的用法很熟练,至少比许多刚入学的文学系学生更在行。他们会很正确地在必要时强调:“你应该。。。”,“我甚至已经。。。”等等。所以,他们做的那些善事,是“为你”、“为他”而做。所以基本上,你们,跟他们无关,因此他们是伟大的。因为他还有很多“自己的事”要办,他是为了“你”、为了“他”,才做这些对你们这些外人有利益的事,谓之善事。

他们做善事时非常理性。每一道课题,每一项难题,都是一个挑战。能想出完美的解决方案,便有如卖出了公司的新产品一样兴奋难耐。事实上,他们往往是异常兴奋的,特别是当他们用“你”这个第二人称时,因为这摆明是他们正在造福人群,他们正以超强的才华来帮助你们,扶持你们。

我无法跟这种人沟通。他们那单纯的心已经消失。在单纯的心面前,只有该做、不该做的事而已,那里来的善事。善事,什么玩意儿。

他们不时就做一些善事,然后觉得自己很有用,甚至很伟大。

你有没有见过,把照顾亲人,看作是做善事的人?

吧。

星期二, 八月 21

宝贵的演出经验

notthatbalai艺术节在不久前落幕,日本录像艺术家Koji Tambata受邀前来演出和讲座。他玩的是在即兴乐团演出的同时,现场拍摄并直接做录像特效然后投影到大荧幕上。即观众同时欣赏到即兴的音乐和影像。跟他第一次合作的是本地(很可能是唯一的)一支即兴乐团,来自SICKL的三人组合--两支萨斯风(yendsen和阿Tham)加一个女声(小慧。不唱歌,只发声音)。目前为止好像还没有为乐团取名字。我对即兴音乐不熟,跟Koji聊起,明白到即兴音乐对艺术家的魅力,主要来自它的无限性。原来Koji曾上过日本电影学校,他也热爱电影,但不喜欢电影的局限性,于是停学转投美国念录像艺术硕士。

在逗留的两个多礼拜期间,分别於多媒体大学和新纪元学院办了两场演讲和作品欣赏。他说多媒体大学那场是个“灾难”,学生评论他的作品粗糙,甚至指责他采用的字型“不专业”,令他不知如何是好。显然那些学生的视角太狭窄,几乎局限在电视节目和广告的范畴之内,对商业体制以外的东西毫无认知能力。在本地,大家不觉得有何不妥,可是对外国的学者来说,本科大学生如此见地,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Koji的表演在Annexe举行,是艺术节的最后第二天。当天我跟朋友逛街时,突然接到电话说Koji想邀请我跟他一起演出,我答应了。演出前半小时,我带着摄影机来到现场,跟他双机合并。随着即兴音乐,他又拍又做video mixing,而我则试着了解自己可以怎么做。整场有三个单元,我的部分是最后的单元。这是我第一次玩这样的作品,有点担心。为了帮助情绪投入,我从第一个单元开始便预早坐在台上锻炼自己的感觉。当晚观众人数还不赖,有好几十人。我想到除了走动全台拍乐队各团员,还可以对着电视机(我俩拍摄的影像分别在两架电视机上显现)拍,还有拍Koji、投影机和观众。这个单元大概维持了20分钟吧。我一直比较担心的“如何结尾”,终于在大家配合得蛮恰当的情况下结束。

Koji走来跟我说他也是第一次跟另外一个摄影师合作。他说我的加入帮助很大,我们两的录像也有一些不错的对话发生。我很高兴自己的缺乏经验还不至于害惨了他。

这是一次宝贵的经验。

星期一, 八月 20

重温叶倩文


S P Setia又举办免费的演唱会。去年邀请周华健,今年(上个礼拜)邀请叶倩文。继槟城之后,在巴生的Setia Alam中间的大公园举行。他们安排了四个距离公园相当路程的临时停车场,还设有专门巴士来往接送。去年也是同样的情况。

八点入场,我和朋友们大约七点半到达公园,走近一看,台前已经人山人海,不少於两万个人头在骚动着。后来主持人声称现场有超过四万人。

一些无聊的游戏节目后,本地艺人陈仁丰首先登场(去年则是品冠)。我朋友说他长得像王力宏,我觉得不像。他的现场魅力太嫩,虽很用力地大声说“你们不够high,大家high起来好不好?”可是一点帮助也没有。先生你自己好像怯场,自己都high不起来,怎么叫观众high?

终于主角叶倩文登场了。唱了一、两首,见大家有点拘谨,马上边唱边下台和观众握手,气氛渐渐被带热。我好久没看叶倩文表演了。每次见到这些性格独特的80、90年代歌手演出,总是十分怀念。不只是怀念那份回忆,更是怀念那个重视个人特色和品质的年代。今天的小伙子小妮子,好像大家都同一个调儿。发型一样(专业),曲风一样(专业),连访问的回答也能一样(专业)。闷死人。

叶倩文几次邀请观众上台陪同唱歌跳舞,连舞蹈员都省了,但现场魅力无法档。反观两位主持人(林德荣和颜微恩)几次突然出场“打岔”,简直是制造冷场,大煞风景,功力明显分出高低。林德荣别扭地说 “妳不要这么快走啦,你看大家都不舍得。” 叶倩文说 “我都没有说要走。来,下一首歌!”她往前走几步,音乐响起,两位主持人又别扭地往后台退去...唉,何必呢...

演出结束后,还有十几分钟的烟火表演,绝不比国家级的烟火差。

摄影:陈惠智

星期三, 八月 1

世纪末的景象


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也於星期一在罗马的家过世。大师们接二连三离我们而去,看来世纪末的景象真的降临了。除了默哀之外,还能做什么。

星期二, 七月 31

再见伯格曼

电影大师伯格曼(Ingmar Bergman)昨天在小岛上的瑞典家过世,享年89。

感觉好像一位亲友离去似的。《野草莓》和《第七封印》的画面唤醒了我大学时期的回忆。和死神下棋,也是一种治疗死亡恐惧的方法。

最近才看过他较晚期的作品《芬妮与亚历山大》。这是一部短篇电视剧,不过伯格曼特别剪了一个浓缩的电影版。

《狼之时刻》的观影经验非常刺激,像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

电影大师们在面对梦境的魅力时,一个个都软了,没法子抗拒。电影发展到今天百余年,好像逐渐从梦境转投现实。空间感消失,语言的厚度变薄,想象力逐渐淡去。今天,电影被加进更多更多的马戏表演,有动作的马戏,和感情的马戏。未来电影,可能只剩下特技表演,就像中国的武功,从“武术”变为“武艺”。当然,电影的特技,一定还是涵盖着动作专门的特技,和感情专门的特技,如此这样一路特技下去,直到被其他新发明的媒介取代而消逝为止。

一代电影大师的离去,更添忧伤色彩。

星期六, 七月 28

我想再問一次

我想再問一次:

如果,女人選擇男人的條件,跟男人選擇女人的條件一樣的話,那么你說,這個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模樣?

星期一, 七月 23

福气

前几天有朋友传短讯给我,说今天是20072007(20日07月2007年),一千年才一次,应该好好珍惜,相互祝贺一番。当时我想,昨天也是一千年才一次,不也很值得珍惜吗?

今天,23072007 -- 算一算,是一亿分之一的机会。

星期四, 七月 19

不是那个霸癞


这是第三届Not That Balai艺术节。前两届都在天后宫附近一间很有味道的破烂大洋房。。。的隔壁。。。一间叫Lost Generation Space的大洋房举行。今年的活动将分散在好几个地点,如Annexe、SICKL、Gudang等,当然,还有老基地Lost Generation Space。第一届我是访客,第二届有部短片参展,还全程帮他们拍下纪录片。第三届。。。回到访客身份吧。倒是我妹参与了筹划音乐表演的部分。

这里可以看到舞蹈、音乐、绘画、影像、表演艺术等等。详情请游览: http://notthatbalai.blogspot.com/

以上网站的SICKL地图错了,以下的才正确:

星期二, 七月 17

在梦里哭

前两天又梦见父亲了,最近一连发生好几次。在梦里,他的脸总是看不清楚,有时还背对着我。

哭醒了,摸摸脸颊,是干的。我想这样很好。像这样在梦里哭,不必流眼泪,不必抽滀,比较不伤神,比较不影响心情。一觉醒来,就结束了。

星期五, 七月 13

嘻嘻哈哈文化


我对嘻哈向来没什么兴趣,觉得它是低级的音乐。早期嘻哈还未归入主流音乐,以Party DJ的形式来做,节奏变化大而复杂,绝非今天这种讲求入口即化旋律单薄而节奏简单的音乐。今天饶舌也变得和以前不同。以前饶舌很看重内容,现在的歌词内容几乎一面倒讲兽欲(性爱、金钱和偏激的个人主义)。

台湾的狗董(MC Hotdog)模仿美国饶舌市场的做法,结合嘻哈和女人的身体,一手带出号称台湾第一支嘻哈女生团体嘻哈甜心(Hip Hop Honeys)。

嘻哈甜心五个成员的造型和表演,酷似美国的Pussycat Dolls。她们号称“不做作、有自主的想法”等所谓“嘻哈文化”,在推出的首张CD+DVD专辑里,呈现出来的就是:狗董在衣着性感撩人的嘻哈甜心同台演出时,对台下观众说“不要被我抓到你们在台下偷偷打手枪”;歌词里就写“今晚要不要跟我睡觉”;更衣室里就大大方方拍摄女团员更衣的画面;摄影师更大大方方欣开女团员的小短裙,露出她的小短裤,而她也“不做作”地不会怎样等等。

难道这些就是嘻哈文化吗?就是不做作、有自主的想法的结果吗?大家是不是应该想清楚一点。

这是一个愿挨一个愿打的局面。大家合作来提供一个堂皇的藉口,好让男人得到女人和金钱,而女人至少得到金钱(所有动物里,雄性的性欲远超过雌性)。我也是男人,也喜欢性感的女人和舞蹈,但我不会把它说得好像很高贵,因为那并不高贵,那是单纯的娱乐而已。就像打羽毛球、跑步那样,高贵个屁呀!就娱乐而已,运动而已。

今天嘻哈文化,已经不再是70年代美国黑人的街头文化。今天美国的嘻哈教父个个是大富翁,街头个屁。真是假仙!我敢打赌他们完全忘记了当年嘻哈文化的基本精神。

星期四, 七月 12

動物情詩(三)

惡臭的水牛

離去前把我心愛的貼身符蒼蠅般掃丟了


動物情詩(二)

一只蜜蜂午飯過后不知為何

飛經我干渴的雙眼時

留下幾滴淚水


動物情詩(一)

玩具熊今天又有全新造型

跟昨天拍大合照時

在靠近鼻孔的地方

忘了感光


星期一, 七月 2

再見楊德昌

楊德昌導演幾天前(六月二十九日)病逝美國。
讓我們為他默哀一分鐘,黑暗中回顧他的電影一分鐘。


《光陰的故事》四位導演合影:從左至右張毅、柯一正、陶德辰和楊德昌。這部電影拉開了台灣新電影運動的序幕。

張艾嘉和李立群在《光陰的故事》。


年輕的張震演出生平第一部電影,楊德昌撼人肺腑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獨立時代》未必是楊最好的電影,可我對它卻情有獨鐘,覺得它非常寫實有力。

廣為人知的《一一》。


從交大控制工程系到佛羅里達大學電機系,再從電機研究所畢業后就讀南加大電影系,又因不滿該校呆板教學而輟學,轉投華盛頓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後,從事特殊國防功能電腦系統研發。7年之后,才返台開始了電影事業至今二十餘年。楊德昌說,幸運有理工的訓練,使自己能更清楚對事物了解。他認為科技應是以解決人類的問題,但絕對是回到以人為本,造福人群為主要目的,而科技與人文也應是相輔相成,不該各走各路。

星期五, 六月 29

I HAVE A GUN

我在网上不经意看到以下这张照片,很有感觉。想到自己以前写过一首小诗,也跟抢有关,决定撮合它们。


Blogger自动把图缩小了。请点击上图看大图。

星期二, 六月 26

暴力這條狗

多年前,我曾在星洲日報主辦的電影講座會上暢談暴力電影。當時我說,電影暴力的性質應該以觀眾看完電影之後的感受為依據,而非電影設計的內容為準。我舉《Natural Born Killer》為反面教材,指責它掛羊頭賣狗肉。又舉《Pulp Fiction》為例,說明它帶有反暴力的意圖,呈現一種利用暴力的概念行善的可能性;簡單說,就是「做好人也可以很酷」的道理。可惜,后來被Tarantino 《From Dusk Till Dawn》(編劇)以致《Kill Bill》狠狠地刮了幾巴掌,而《Sin City》(客串導演)再次獲得證明。

Sin City © Dimension Films

Frank Miller執導的《Sin City》有著濃濃的Tarantino味道,是一部技術層面(包括導演功力,特別是視效)非常驚人的電影。看完之後,我的嘴巴是大大張開的。果然,各界陸續出現了一些評論文章,把它有如《Natural Born Killer》一樣可笑地稱作一部“探討暴力的電影”。

當一部電影把所有的暴力以「最酷」的方式表現出來,而觀眾看完電影最大收穫是暴力的感官享受時,電影賣的難道不就是暴力本身嗎?哪里是什么“探討暴力的電影”,簡直胡扯!我非常喜歡周星馳的電影,我很清楚自己喜歡的是他的喜劇,而非他常說的什么「感情」。他電影裏的感情,只是陪襯作用。注意,感情濃郁的《大話西游》不是周星馳的作品,那是劉鎮偉的作品,而且是劉鎮偉花不少功夫才說服周星馳參與的。

Elephant © Fine Line Features

《Sin City》的殺手們都有很酷的獨白或背景,殺人變成很悲劇英雄似地壯觀。同樣的,香港眾多黑社會片亦如此賣弄暴力。反觀Dominic Sena執導《Kalifornia》裡頭的殺人狂,叫人看得一把冷汗而為之喪膽,一點也不酷。Gus Van Sant《Elephant》里的暴力事件也很震撼,叫人很不舒服。這些電影,才配稱之為探討暴力的電影。

Brad Pitt in Kalifornia

當然,Tarantino和Frank Miller不是不懂得什么才叫探討暴力的電影,只不過他們正狂妄地表白「我就是喜歡暴力,又怎樣?」Oliver Stone和Martin Scorsese雖然愛死暴力卻不愿承認,為了保住自己“大師”的身份而有所保留。